Saturday, July 31, 2021

阿富汗悲歌

 

阿富汗悲歌

 2021 年 7 月 30 日

我想我可以公平地說,阿富汗在台灣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可能不是很重要。老實說,你能在地圖上指出阿富汗的位置嗎?但我認為美國從介入到撤離阿富汗,可以作為我們生活在這個太平洋小島上 2300萬人的借鏡。

我的一位前同事,路透社攝影記者西迪基(Danish Siddiqui)本月中在阿富汗因採訪喪生,他的去世讓我再度回顧美國與阿富汗的歷史,如果這篇文章有幾分自我沉溺,我深表歉意。

派駐南亞期間,我多次進出阿富汗工作,雖然離開多年但在首都喀布爾我仍然有一些朋友,以下是我對一個我關心了15年的國家的想法和觀察,以及她與我現在的所在地有何關連。

台灣就像太平洋廣闊海藍中的一顆寶石閃閃發光,是我們棲身之地,我珍惜我擁有的藍色外僑居留證,而這個島嶼,因為一個想要控制她的巨大惡鄰深深困擾。

美國迅速從阿富汗撤軍在我看來,是對4000萬人的可恥背叛,他們現在面臨著重返黑暗時代的黯淡未來,這對高達47.5%女性的影響更是難以想像。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的 John R. Allen和Vanda Felbab-Brown對此下了很好的註解:布希政府曾高舉婦女權力,作為對塔利班(Taliban)宣戰的正當性之一,那個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歐巴馬政府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宣布美國與塔利班談判的先決條件,包括塔利班承諾放棄蓋達組織,維護阿富汗憲法,以及保障婦女權利,那個年代一樣也已經一去不復返。

如今拜登政府認為阿富汗軍隊可以遏制組織縝密的塔利班,這種假設在美國突然撤軍幾天後開始瓦解。根據我對阿富汗的認識,美國的認知令人無法理解。

也許現在是一個停下來反思阿富汗的好時機。首先1878 年的一個政治漫畫說明了一切:阿富汗統治者在熊(俄國)和獅子(英國)之間左右為難。

1878年的政治漫畫。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1878年的政治漫畫。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以下是阿富汗的近代史。

1.早在西元500年起,現在被定義為阿富汗的地區就被描述為古代世界的圓環路口。北邊是中國,南邊是印度,東邊是亞洲,當時許多交通路線都必須經過阿富汗。 直到10世紀末佛教一直是主流,但同時期阿拉伯和波斯文化也引進了伊斯蘭主義,13世紀則有成吉思汗的入侵。

2.當地軍閥在18世紀(1701-1800)向西擊退波斯人,向北擊退蒙古人,建立了一個穩定的國家,不過老實說可能並不那麼穩定。請原諒我像個老學究一樣說話,實因現在我們知道有一個國家在地理位置上也極其重要,而且她的鄰國也虎視眈眈。

3.然後19世紀(1801-1900)我們見證了英俄大博弈(The Great Game),也就是兩國爭奪中亞統治地位的鬥爭。英國最後在1880年左右贏得勝利,而為了讓俄羅斯人遠離阿富汗,他們向阿富汗統治者提供武器和援助。

4.英國於1949年從印度撤軍之後,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邊境談判經歷了一段動亂時期,隨後政府陷入多年混亂以及內訌,伴隨而來的則是暗殺和統治家族內部的權力鬥爭。

5.然後當時統治者納迪爾汗(Nadir Khan)的大將宣布賦予農村酋長擁有更大的自治權。在我看來,軍閥佔了上風是阿富汗的轉折點。

6.從那個時候到現代,一些阿富汗人不停試圖將這個國家從黑暗時代中拉出來。

7.進入1970年代,一個叫達烏德(Daoud)的人發動政變並取得政權,美國和蘇聯開始對阿富汗提供援助,希望對他們有所幫助。

8.1978年共產主義發動政變並殺害達烏德。值得注意的是在達烏德的短暫統治下,阿富汗受益於石油和天然氣的海外收入以及婦女權利等種種變革。喀布爾如今到處都是學生,大學是政治意識的溫床,男女共學並且得以接觸外國教師。

9.1979年12月,蘇聯領導人布里茲涅夫(Leonid Ilyich Brezhnev)出兵阿富汗,預計蘇聯軍隊六個月後撤出。

10.現實中發生的事則是當地軍閥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現在被稱為塔利班的組織。你現在聽到阿富汗就想到塔利班這個詞,那是由一大群不同的團體組成的,他們宣誓效忠於一個稱為塔利班的中心組織。塔利班這個詞來自 tālib,是阿拉伯語中的「學生」。

11.1979年蘇聯出兵佔領阿富汗,戰爭奪走了至少14,000條俄羅斯人的生命,當時的蘇聯每年損失超過50億美元。1988年,蘇聯領袖戈巴契開始從阿富汗撤軍,並且希望在阿富汗留下一個「友好」的政府。

12.快轉到促使布希總統入侵阿富汗的911。布希確信賓拉登是美國世貿中心恐怖襲擊的幕後黑手,隨之而來由美國與盟國組成的持久自由行動(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於2001年10月7日啟動。短短幾週內盟軍在阿富汗投下了12,000多枚炸彈。地面戰鬥則是由阿富汗北方聯盟部隊,在美英澳和其他大約 40個國家的聯盟特種部隊支持下進行。

13.即將結束的阿富汗戰爭涉及約20個聯合國會員國。聯合國有195個成員國,其中兩個是非會員國觀察員,羅馬教廷梵蒂岡和巴勒斯坦。我相信你知道,台灣不是成員,因為中國不會允許,中國靠的是80年前的一場戰爭遺留下來的否決權。說真的,聯合國需要徹底改革,但那是另一回事了。

現在我們要和美國一起離開阿富汗了。我不禁為在阿富汗戰場上失去親人的美國家庭感到難過,他們同時必須想辦法去了解美國撤軍背後的思維。無可避免這與越南戰爭有相似之處,但這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

在911恐怖襲擊紐約之後,美國理所當然再次成為世界警察,同時佔據了道德制高點,以拯救世界為己任,讓全球免於激進反西方團體的禍害。還記得布希的意志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嗎?

美國領軍推翻塔利班政權將近20年,造成美國有史以來最長的戰爭,但塔利班動亂仍然方興未艾。現在美國決定金盆洗手,全面撤離阿富汗。

拜登這樣做是為了國內政治利益,沒有別的。他不能大聲說出這個原因,即使美國永遠不會有什麼好的方式撤離阿富汗。美國在這場長達20年的戰爭中得不償失,而塔利班幾乎毫無疑問會再度接管阿富汗。

在這個人稱世界上最傑出的國家經歷了如此多的死亡、破壞和甜言蜜語之後,一切又回到了原點。第一批受害者之一,是我剛剛因採訪過世的前同事攝影記者西迪基。

我喜歡拜登總統和他所代表的意義,也為他贏得美國大選感到高興。請記住,拜登撤出阿富汗的決定,與川普宣稱在2020年11月之前將所有部隊撤出阿富汗的目標,沒有不同。

作者在路透社喀布爾辦公室外與當地記者合影。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我與阿富汗的交集是我記者生涯中很大的一部分,我最後一次去喀布爾是在 2014年我離開路透社之前,當時總部要求我從印度進入阿富汗坐鎮選舉,確保當地記者在戰亂中的安全以及選舉報導順利,很幸運那年選舉和平落幕。

在我去機場回印度之前,當地記者帶我去一家咖啡店喝了杯咖啡,坐在我們周圍的顧客許多是女性。「你看到了嗎?」我的同事說,「看看那些女人,沒有頭巾,可以露臉,這在10年前是不可能的。現在情況已經大不相同了。」

下次你坐在星巴克或任何咖啡店時,請試著想一想你是一名女性。有些地方的法律禁止你去咖啡館僅僅因為你是女性,如果你真的想和朋友坐在咖啡館裡,你必須把你的臉和頭髮都遮起來,還需要有一位男性陪伴。記住,上街之前,你必須先遮住你的臉和頭髮。

我知道台灣有很多人支持川普和他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但如果你看看他所做的一切,你必須記住那都是為了美國的利益,沒有其他。如果有一個國家因此而受益,那很好,但不要忘記美國是為自己的利益行事,這永遠不會改變。

當然這和所有將本國公民利益,置於其他國家利益之上的國家沒有不同。但幾十年來,美國一直以星條旗包裝自己,並宣稱自己是民主、真理和被壓迫者權利的捍衛者,無論他們身在何處。

眾所周知的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我派駐在新加坡,當時美國派出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經過新加坡駛向台灣海峽,美國以軍事力量介入,以防止中國對台灣的欺凌行為升級。

儘管美國有《台灣關係法》,但鑑於他們在阿富汗的作為,你不得不懷疑他們是否會再次做同樣的事,那就是洗手走開。美國堅持對台灣的承諾的確適合美國利益,但如果你看到這個島國被用作中美關係的棋子,也不必感到驚訝。

我認為純粹出於國內政治原因,拜登對中國的態度將和川普一樣強硬,甚至可能更加強硬,而且會更圓滑且有其風格和智慧。但歸根結柢,美國自身的政治考慮,是對任何情況的首要考量。

現在美國正在做他們過去對越南所做的事一樣,他們準備在未來幾個月內從阿富汗全面撤軍。與阿富汗、越南或伊拉克不同,台灣對美國具有戰略重要性,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情況,純粹因為她所在的位置,就像美日的戰略利益向南延伸到澳洲一樣。

當然在可預見的未來,台灣肯定會得到美國的支持,一直到美國的國內利益超越這個重要性為止。

留言評論

 2 

延伸閱讀

Friday, July 30, 2021

The Diplomat article 《關於外交家雜誌》

I was interested to hear about the Taipei Mayor’s response to The Diplomat’s recent article...

Why Taiwan Is Beating COVID-19 – Again. 

The article outlined how well the government had been doing during the entirety of the pandemic and how well it had coped with the latest outbreak via its pragmatic approach, trust in the wider population, and the sensitive imposition of the more restrictive policies it was forced to implement. As a resident, it didn’t tell me anything I didn’t know already, but that is beside the point. 

But it did contain a well deserved swipe at the Taipei Mayor, which, again speaking as a resident, I could not help but be in total agreement with.

The Diplomat article said “In today’s context, the mayor of Taipei, Ko Wen-je, has been chastised by media personalities, politicians, and voters for his relatively poor performance in fighting the outbreak. They criticized Ko for not taking contact tracing and testing seriously enough to contain localized outbreaks at markets, for failing to establish a proper vaccin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pushing the blame for the persistent community transmission on the ground to anyone but himself. Elected as a populist, the physician-turned-mayor saw his approval numbers for pandemic control falling almost 7 percentage points from June to July 2021, the most significant fall among all mayors. Ongoing criticism has spurred Ko to accept the help of medical experts from the CDC (Government) reluctantly. They have sought to improve anti-pandemic efforts on the groun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vice mayor of Taipei.”

All of which is clearly accurate.

I was heartened to see that journalists tackled him on this yesterday to which he pathetically replied...“You cannot just randomly take some magazine and ask me about it.” adding that “very often, if you read them, these articles are just rubbish.”

Remembering, of course, that The Diplomat is a widely read and well respected global publication of some 20 years stand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Any smart politician would know they are on dangerous ground in dismissing such a publication as just “rubbish” and refuse to give a more fulsome answer.
 
To my mind that speaks to a number of points. 

1)    It was a panic response as what the article said was true, he was unable to contradict it, or come up with a meaningful explanation. 
2)   His innate narcissism means he dismisses all and any criticism as not worthy of someone his imagination tells him is as exalted as he is.
3)   He has zero respect for the views of others, no matter who airs them. 
4)   His office is unaware of what is being said in the media about the party or its leader and as such is really not being serious about what they are doing.
5)   He is really not very bright. 

By trying to dismiss this kind of article as "rubbish" and hoping it will just go away demonstrates an inability to cope.    

Tinkerty Tonk…

Please read The Diplomat article if you have not already done so.  

《關於外交家雜誌》

最近《外交家》雜誌上有一篇關於台灣防疫的文章,台北市長的回應引起我的興趣。

標題是:為什麼台灣能夠再度擊敗 Covid19。

https://thediplomat.com/2021/07/why-taiwan-is-beating-covid-19-again/

這篇文章概述了台灣政府在疫情期間的表現,以及如何透過務實的方法和民眾廣泛的信任,在高風險區實施嚴格的政策應對最新爆發的疫情。

我是在這期間身處台灣的居民,這篇文章其實沒有告訴我任何我不知道的事情,但這無關緊要。該文也包含了對台北市長的評論,此時作為居民的我忍不住完全同意,並且認為他當之無愧。

《外交家》雜誌指出:台北市長柯文哲遭到媒體名嘴、政治人物和選民批評防疫不當,外界抨擊柯文哲接觸史追蹤及檢疫措施不夠嚴謹,導致傳統市場爆發疫情、沒有建立適當的疫苗分配系統,以及卸責並認為疫情失控都不是自己的錯。當選為民粹主義者後,這位醫生出身的市長,在疫情中的支持率從 2021年 6 月到 7 月就下降了將近 7 個百分點,在所有縣市長中降幅最大。柯文哲在飽受批評下,終於讓步接受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協助,並在副市長協助下改善防疫工作。(翻譯段落取自中央社,特此感謝)

這些顯然是準確的。

我很高興看到昨天有記者拿這件事來挑戰他,他很可悲地回應記者「隨便拿一本外國雜誌問我要回應」,接著還補充說讀一讀這些報導,現他們「亂寫一通」。

請記住,《外交家》The Diplomat 總部設於華盛頓,是有約 20 年歷史,廣大的讀者而且備受推崇的國際性媒體。 任何聰明的政治人物都知道將這樣的媒體視為「亂寫一通」,並拒絕給出更全面的回應是危險的。

在我看來,這說明了幾點。

 1) 這是一種恐慌的反應,因為文章所說的是真的,他無法反駁,也無法提出有意義的解釋。

 2) 他與生俱來的自戀,意味著他拒絕任何批評,因為這些批評無法匹配在他想像中那個崇高的自我。

 3)他對他人意見的尊重是零,不管評論的人是誰。

 4) 他辦公室的幕僚沒有察覺到媒體對該黨或領導人的評論,顯示他們滿不在乎。

 5) 他真的不是很聰明。

試圖將此類文章視為「亂寫一通」,並希望它會就這樣消失,只說明了一個情形,就是他無法應對。

Tinkerty Tonk… 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