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8, 2021

There will never be another - we hope

A lot of people suffer from a lack of self-awareness. With some people it reaches a level where it turns into farce, and in the case of some politicians around the world into something dangerous. 

Power does something to some people who can’t handle it, or have never been in a situation in their lives where they are told they are wrong. 

I have seen it many times in reporting on political leaders where the privileged - Boris Johnson - or leaders from more ordinary backgrounds like Margaret Thatcher, gradually sink into a kind of paranoid, God Complex state and have to be forced out of office by those around them with greater sanity. 

Johnson is from a privileged background and part of the elite that exists in the UK. He is irresponsible in the extreme having been sacked for lying at least twice and fathering numerous illegitimate children. He is lying in office now and that is well documented if you have time to Google <Boris Johnson lies>

Thatcher was Prime Minister for fifteen years and while not from an elite background she sank into a torpor of paranoia and was forced from office. To be fair, many leaders become more paranoid the longer they are in office and it is certainly not uncommon. It’s why most countries only allow a certain time in high office before an individual has to step aside. 

What worries me is the current Mayor of Taipei, we seem to have a disarray of personality that combines the worst of both these examples. I’ve already written about the God Complex and the Dunning-Kruger effect, but the quote I saw the other day from him took my breath away.

It was used in 2016 in an article by one of my ex-students at Tai Da.  

"I am smart enough and I work hard. I know that, but I also believe that after Ko Wen-je, there will be no Ko Wen-je. Following the Ko Wen-je phenomenon...2016... there will not be a next one. It is very difficult. Maybe someone will come out in every generation, and there will be another one in the future. Yes, but sometimes a masterpiece is only once."

Also remember that in 2015 the Apple Daily quoted him as saying "I am the one chosen by God to save Taiwan." 

An open display of colossal arrogance is hard to stomach at the best of times, but when you combine this with an ego that has clearly been allowed to run riot by the dimwitted sycophants he has surrounded himself with, things start to look extremely worrying. Combine this with an equally dimwitted wife and an elderly mother who both keep chipping in saying what a genius he is and you have a recipe for a psychological disaster.

His descent into paranoia is also fascinating. I covered Margaret Thatcher towards the end of her premiership and there are striking similarities, although even Thatcher was not daft enough to just blindly blame everyone but herself for anything that went wrong. She had more respect for the public than that, even as her delusions became ever grander.  

Not so Ko, who has such a low opinion of people that he just tries to lay the blame off anywhere he can. It is distressing when so-called leaders are so desperate and disturbed that they insult ordinary people by insisting they are perfect and anything that does not go right is someone else’s fault.

His angry outbursts when a carefully stage-managed press conference goes wrong and a reporter is brave enough to ask a difficult question, quickly results in a jabbing finger and a raised voice as the self-control slips away amid a barrage of excuses and the paranoid delusion that it’s all the fault of the media and a grand plot by political rivals. 

This is when you get a glimpse of his real self and Mr Hyde shows through Dr Jekyll. Maybe he is having too many conversations with God.    

 It’s good his time as Mayor is coming to an end and his stated aim of being President, I’m happy to say, is looking more remote as each day goes by simply because of his arrogance, lack of any real talent in the job, ridiculous support team, Facebooking wife and loose-lipped mother. 

He is rightly a laughing stock and the sad thing is he doesn’t seem to realise it, and strikes such a pathetic and lonely figure that I almost feel sorry for him.

Walking round the market yesterday with trousers up and a delivery trolley in tow, was telling. Surely, having banged on about the kind of shopping trolleys you buy in the 10-dollar store he drags around a 7-11 style delivery trolley. 

Didn’t anyone in his army of advisors think to pop out and buy one for the photo-opportunity. Clearly not, and they just popped to the caretakers office in the basement and borrowed his. 

Or maybe his advisors are not really not stupid at all. Maybe they realise how dangerously flawed, immature and dense this man is that they are deliberately trying to undermine him. Is their great aim to make him look so ridiculous that his pitch at the Presidency will fizzle out and we will never hear from him again. Maybe they are all spies secretly working for the DPP?

They are certainly good at making him look like the fool he undoubtedly is. 

Maybe we will all end up thanking them? 

Tinkerty Tonk

《 不會再有下一個了 - 希望如此 》 很多人有缺乏自我意識的困擾,這種情形在一些人身上到達某種程度就會變成鬧劇,而放到世界各地的一些政治人物身上,會變成危險。 權力對某些人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那些無法駕馭權力的人,或是那些一輩子從來沒有被告知他們犯錯的人。 我在報導政治領袖時多次看到這種情況,不論是來自特權階級的英國現任首相強生,或是出身平凡的前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在位時他們都逐漸陷入一種偏執的、上帝情結的狀態,最後終究會被周圍比他們更清醒的人趕下台。 強生來自權貴背景,是還存在英國的菁英階級。他極端不負責任,至少兩次因為撒謊被革職,並且有不少私生子,即使在目前的職位上他還在繼續撒謊。如果你有時間谷歌,只要搜索 <強生說謊>就可以。 柴契爾夫人當了 15 年的首相,雖然不是來自菁英背景,但她一樣陷入了偏執的麻木,最後被迫下台。 公平地說,許多政治領袖在任時間越長就越偏執,這當然沒什麼稀奇,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國家對高位者有任期限制。 令我擔心的是現任台北市長,因為在他身上我們似乎看見性格混亂,而且綜合了以上兩個例子最壞的一面。我已經寫過關於上帝情結和克魯格效應的文章,但最近看到一些他說過的話,還是讓我倒吸了一口氣。 以下這段訪問來自我在台大新聞研究所開課時選課的前學生,她當時在風傳媒工作。 「我是夠聰明夠用功,這我是知道,但我也相信很多東西柯文哲之後,就沒有柯文哲了,柯文哲現象2016之後還是沒有下一個,很困難。也許江山代有人出,以後還會再有,但是有時候一個masterpiece(指自己是傑作)就是only once(只有一次的傑作)」 蘋果日報在 2015年也引用他的話:「我是被上天選擇的人,來挽救台灣的。」 就算在最好的情況下,公開表現出巨大的傲慢已經令人難以忍受,而進一步與自我結合起來時,事情開始看起來非常令人擔憂,因為這個自我,很明顯已經被他安置在自己周圍那些愚蠢的馬屁精們無限放大。再加上同樣不是那麼聰明的妻子和母親,她們不停加入說他是一個多麼天才的人,這時候災難食譜已經自動寫好了。 他陷入偏執狀態一事也很吸引人,柴契爾夫人擔任首相後期我在英國採訪國會,我發現了驚人的相似之處,不過柴契爾夫人沒有那麼愚蠢,沒有盲目地將所有的錯誤歸咎於除了她自己之外的任何人。即使最後她的妄想越來越嚴重,她對大眾的尊重還是有的。 但是對台北市長而言似乎不是如此。他對他人的評價如此之低,以至於一有機會就把錯誤歸咎於人。所謂的領導者無計可施並且焦躁不安,他們堅持自己是完美的,任何不正確的事情都是別人的錯,這對普通人是一種侮辱,也是令人痛苦的。 在精心安排的記者會上,記者有足夠的勇氣提出一個棘手的問題時,他的憤怒立刻爆發,很快導致揮舞手臂提高聲量,他的自我控制似乎在一大堆藉口和偏執中消失了。在他想像之中,這都是媒體的錯,是政治對手的巨大陰謀。 這是你瞥見他真實自我的時候,一如化身博士書中海德先生通過哲基爾博士發現自己。也許他與上帝的對話太多了。 化身博士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 這本書講述了體面的哲基爾博士 (Jekyll) 喝了自己配制的藥劑,人格分裂出邪惡的海德先生 (Hyde) 的故事。 這是 1886 年蘇格蘭作家 Robert Louis Stevenson 的名作,因書中人物哲基爾和海德善惡截然不同的性格讓人印象深刻,後來「Jekyll and Hyde」一詞成為心理學「雙重人格」的代名詞。曾多次被改編為音樂劇、電影等。 台北市長的任期即將結束是件好事,我得承認我很高興他想當總統的既定目標看起來似乎越來越遙遠,因為他的傲慢,因為在工作上缺乏任何真正的天賦,因為荒謬的支持團隊,還有他勤於在臉書上發文的妻子和無法住口的母親。 因此他理所當然地成為笑柄,可悲的是他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這樣一個可憐而孤獨的形象,幾乎讓我為他感到難過。 昨天他穿著高腰褲,拖著一輛手推車在市場裡走來走去,這很能說明問題的所在。當然,在他大力宣傳要去市場的市民應該到生活百貨店買菜籃車之後,他卻是拖著一輛 7-11 風格的送貨手推車。 難道他的幕僚顧問大軍中,沒有人想到為了這個媒體拍照的機會去買一台菜籃車?顯然沒有,他們可能只是跑到批發市場地下室去借了這台手推車。 或者,其實他的顧問們一點也不傻。也許他們意識到這個人的缺陷有多麼危險,多麼不成熟,多麼不聰明,因此他們故意破壞。他們的偉大目標是讓他看起來如此荒謬,以至於他想成為總統的目標會逐漸泡沫化,然後我們就再也聽不到他的消息了嗎? 說不定他們都是 DPP 臥底的間諜? 那麼他們當然會努力,讓人覺得毫無疑問他是個傻瓜。 也許我們最終都會感謝他們? Tinkerty Tonk... 掰掰。

Friday, August 6, 2021

生日快樂

今天是先生的birthday ,也是台灣民眾黨創黨兩週年紀念,想到當初特別選了這麼有意義的日子成立政黨,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尤其最近先生被萬年執政的民進黨側翼抹黑成唱衰台灣和生技產業的罪人,今天這個日子格外令人有感觸。


   臺灣民眾黨是蔣渭水在1927年創立的,是台灣人在日本統治下成立的第一個政黨。先生一直以來就非常推崇蔣渭水,他是醫生,是學術界的一份子,也是政治家科學家哲學家,由他來繼承這個黨名,而且是在民進黨統治下成立的,真是再適合不過。

  印象中蔣渭水後代成立的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資料顯示蔣渭水是在1891年的2月8日出生,不過我Google 之後發現也有資料說他和先生一樣是8月6日出生,只能說這一切都是命中註定。酸民們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反正他柯文哲也不差這一條罪名,政壇受虐兒也當慣了。

  最近因為打殘劑的問題我已經數星期不和老公talk 了,當然他也不會有鮭魚料理可以吃,不過前兩天我們倒是有志一同發了關於疫苗的文,只能說結婚那麼多年了,又一樣有醫療專業當了幾十年醫生,不心有靈犀一點通也難。

  疫情或是疫苗的事我還是不要再發表意見了,不然又會招來無止盡的攻擊抹黑。只不過我身為醫生,還是希望執政黨以蒼生為念,去跟日本買 AZ 也可以,為什麼一定要用大家害怕的國產疫苗把台灣變成全世界最大的人體實驗場?還有就像先生說的,為什麼要阻止國際認證的疫苗進入台灣?

  最近先生回家因為我不跟他talk 他就盯著電視看政論節目,轉來轉去每一台都有人在罵他,雖然在冷戰期間我也覺得很心疼,實在很擔心他把手邊的東西拿起來就丟向電視。

  其實就算我只是一個小市民整天看病,處理家務,幫早就成年的小孩預約搶打殘劑,也還有人攻擊我邪惡。我想問問那位網友,在人家臉書留言攻擊,不道德耶。寫到這裡,其實連我都這樣,萬年執政黨一聲令下就鋪天蓋地攻擊先生,也是必然的吧。

  不過看看指揮官,就算他沒有讀台大醫科只是個牙醫,只要民調高,態度傲慢又有什麼關係?只能說人生來就有貴賤不同,總統可以選擇打高端,我沒有選擇只能打 AZ.

  雖然還在冷戰階段,我還是要寫在這裡給他看,反正事必躬親的幕僚會告訴他。我要祝先生生日快樂,只要他心存善念,盡力而為,我一定會是他最強的後盾。這麼多年來,謝謝你teaching 我這麼多。

  就算人家有資源有媒體有網軍,我們連朋友也沒有,但是我們有支持者,只要和支持者互相鼓勵扶持,一定可以達到治理國家的目標。

#開開玩笑佩琪別生氣 

Sunday, August 1, 2021

勇敢自信,世界同行

 即使曾經有幸採訪過一次奧運,我對運動賽事的興趣是零甚至可以說是負數,但是對台灣參賽的新聞絕對不會放過。

東奧看到最多的評論就是台灣選手的自信專注,還有一種自然而然凝聚的力量,不就是這樣嗎?沒有拿到金牌哽咽倔強說我就是要拿金牌,全國跟著掉眼淚;拿了獎牌後那種極具感染性的笑容,立刻發文要把榮耀獻給我的國家台灣,再度讓人眼眶發熱喉頭一緊。而沒有得獎的選手,網路上一片安慰鼓勵之聲,沒關係已經很棒,下次再來,鼓勵自己人不夠還去安慰外國人。

雖然還是有巴不得可以把台灣搞得天翻地覆的一些敗類,他們的破壞力也不容小覷,但是整體而言台灣近年來的努力和向心力,似乎在疫情之中一發不可收拾,然後在此次奧運中發揚光大。這些都自然而然發生,無需刻意,然後我們就被看見了。

是的蔡英文很棒,陳時中很棒,唐鳳很棒,但我們不也很棒?

我們努力配合防疫,我們彼此督促戴口罩勤洗手,我們不亂跑,參賽選手下場第一件事就是戴口罩,幾乎是一種反射動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防疫成績有目共睹吧我想,藍白魯蛇可以繼續攻擊疫苗不夠,但不能否認的是台灣人在疫情之中,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不只是疫情的路,是很多國家注意到而且羨慕的。

這一代的台灣人沒有悲情毫不畏懼,東奧年輕選手的自信樂觀,以代表國家為榮之外,更看見他們享受比賽的神采飛揚以禮待人,那不就是台灣人最標準的模樣?說出獻給我的國家台灣那一刻,我們不想要的,中國黨加諸的過往,只會是台灣歷史上的一個章節。

終有一天,我們會以台灣之名站上每一個國際舞台,世界在迅速改變,霸凌會過期的。

Saturday, July 31, 2021

阿富汗悲歌

 

阿富汗悲歌

 2021 年 7 月 30 日

我想我可以公平地說,阿富汗在台灣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可能不是很重要。老實說,你能在地圖上指出阿富汗的位置嗎?但我認為美國從介入到撤離阿富汗,可以作為我們生活在這個太平洋小島上 2300萬人的借鏡。

我的一位前同事,路透社攝影記者西迪基(Danish Siddiqui)本月中在阿富汗因採訪喪生,他的去世讓我再度回顧美國與阿富汗的歷史,如果這篇文章有幾分自我沉溺,我深表歉意。

派駐南亞期間,我多次進出阿富汗工作,雖然離開多年但在首都喀布爾我仍然有一些朋友,以下是我對一個我關心了15年的國家的想法和觀察,以及她與我現在的所在地有何關連。

台灣就像太平洋廣闊海藍中的一顆寶石閃閃發光,是我們棲身之地,我珍惜我擁有的藍色外僑居留證,而這個島嶼,因為一個想要控制她的巨大惡鄰深深困擾。

美國迅速從阿富汗撤軍在我看來,是對4000萬人的可恥背叛,他們現在面臨著重返黑暗時代的黯淡未來,這對高達47.5%女性的影響更是難以想像。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的 John R. Allen和Vanda Felbab-Brown對此下了很好的註解:布希政府曾高舉婦女權力,作為對塔利班(Taliban)宣戰的正當性之一,那個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歐巴馬政府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宣布美國與塔利班談判的先決條件,包括塔利班承諾放棄蓋達組織,維護阿富汗憲法,以及保障婦女權利,那個年代一樣也已經一去不復返。

如今拜登政府認為阿富汗軍隊可以遏制組織縝密的塔利班,這種假設在美國突然撤軍幾天後開始瓦解。根據我對阿富汗的認識,美國的認知令人無法理解。

也許現在是一個停下來反思阿富汗的好時機。首先1878 年的一個政治漫畫說明了一切:阿富汗統治者在熊(俄國)和獅子(英國)之間左右為難。

1878年的政治漫畫。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1878年的政治漫畫。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以下是阿富汗的近代史。

1.早在西元500年起,現在被定義為阿富汗的地區就被描述為古代世界的圓環路口。北邊是中國,南邊是印度,東邊是亞洲,當時許多交通路線都必須經過阿富汗。 直到10世紀末佛教一直是主流,但同時期阿拉伯和波斯文化也引進了伊斯蘭主義,13世紀則有成吉思汗的入侵。

2.當地軍閥在18世紀(1701-1800)向西擊退波斯人,向北擊退蒙古人,建立了一個穩定的國家,不過老實說可能並不那麼穩定。請原諒我像個老學究一樣說話,實因現在我們知道有一個國家在地理位置上也極其重要,而且她的鄰國也虎視眈眈。

3.然後19世紀(1801-1900)我們見證了英俄大博弈(The Great Game),也就是兩國爭奪中亞統治地位的鬥爭。英國最後在1880年左右贏得勝利,而為了讓俄羅斯人遠離阿富汗,他們向阿富汗統治者提供武器和援助。

4.英國於1949年從印度撤軍之後,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邊境談判經歷了一段動亂時期,隨後政府陷入多年混亂以及內訌,伴隨而來的則是暗殺和統治家族內部的權力鬥爭。

5.然後當時統治者納迪爾汗(Nadir Khan)的大將宣布賦予農村酋長擁有更大的自治權。在我看來,軍閥佔了上風是阿富汗的轉折點。

6.從那個時候到現代,一些阿富汗人不停試圖將這個國家從黑暗時代中拉出來。

7.進入1970年代,一個叫達烏德(Daoud)的人發動政變並取得政權,美國和蘇聯開始對阿富汗提供援助,希望對他們有所幫助。

8.1978年共產主義發動政變並殺害達烏德。值得注意的是在達烏德的短暫統治下,阿富汗受益於石油和天然氣的海外收入以及婦女權利等種種變革。喀布爾如今到處都是學生,大學是政治意識的溫床,男女共學並且得以接觸外國教師。

9.1979年12月,蘇聯領導人布里茲涅夫(Leonid Ilyich Brezhnev)出兵阿富汗,預計蘇聯軍隊六個月後撤出。

10.現實中發生的事則是當地軍閥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現在被稱為塔利班的組織。你現在聽到阿富汗就想到塔利班這個詞,那是由一大群不同的團體組成的,他們宣誓效忠於一個稱為塔利班的中心組織。塔利班這個詞來自 tālib,是阿拉伯語中的「學生」。

11.1979年蘇聯出兵佔領阿富汗,戰爭奪走了至少14,000條俄羅斯人的生命,當時的蘇聯每年損失超過50億美元。1988年,蘇聯領袖戈巴契開始從阿富汗撤軍,並且希望在阿富汗留下一個「友好」的政府。

12.快轉到促使布希總統入侵阿富汗的911。布希確信賓拉登是美國世貿中心恐怖襲擊的幕後黑手,隨之而來由美國與盟國組成的持久自由行動(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於2001年10月7日啟動。短短幾週內盟軍在阿富汗投下了12,000多枚炸彈。地面戰鬥則是由阿富汗北方聯盟部隊,在美英澳和其他大約 40個國家的聯盟特種部隊支持下進行。

13.即將結束的阿富汗戰爭涉及約20個聯合國會員國。聯合國有195個成員國,其中兩個是非會員國觀察員,羅馬教廷梵蒂岡和巴勒斯坦。我相信你知道,台灣不是成員,因為中國不會允許,中國靠的是80年前的一場戰爭遺留下來的否決權。說真的,聯合國需要徹底改革,但那是另一回事了。

現在我們要和美國一起離開阿富汗了。我不禁為在阿富汗戰場上失去親人的美國家庭感到難過,他們同時必須想辦法去了解美國撤軍背後的思維。無可避免這與越南戰爭有相似之處,但這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

在911恐怖襲擊紐約之後,美國理所當然再次成為世界警察,同時佔據了道德制高點,以拯救世界為己任,讓全球免於激進反西方團體的禍害。還記得布希的意志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嗎?

美國領軍推翻塔利班政權將近20年,造成美國有史以來最長的戰爭,但塔利班動亂仍然方興未艾。現在美國決定金盆洗手,全面撤離阿富汗。

拜登這樣做是為了國內政治利益,沒有別的。他不能大聲說出這個原因,即使美國永遠不會有什麼好的方式撤離阿富汗。美國在這場長達20年的戰爭中得不償失,而塔利班幾乎毫無疑問會再度接管阿富汗。

在這個人稱世界上最傑出的國家經歷了如此多的死亡、破壞和甜言蜜語之後,一切又回到了原點。第一批受害者之一,是我剛剛因採訪過世的前同事攝影記者西迪基。

我喜歡拜登總統和他所代表的意義,也為他贏得美國大選感到高興。請記住,拜登撤出阿富汗的決定,與川普宣稱在2020年11月之前將所有部隊撤出阿富汗的目標,沒有不同。

作者在路透社喀布爾辦公室外與當地記者合影。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我與阿富汗的交集是我記者生涯中很大的一部分,我最後一次去喀布爾是在 2014年我離開路透社之前,當時總部要求我從印度進入阿富汗坐鎮選舉,確保當地記者在戰亂中的安全以及選舉報導順利,很幸運那年選舉和平落幕。

在我去機場回印度之前,當地記者帶我去一家咖啡店喝了杯咖啡,坐在我們周圍的顧客許多是女性。「你看到了嗎?」我的同事說,「看看那些女人,沒有頭巾,可以露臉,這在10年前是不可能的。現在情況已經大不相同了。」

下次你坐在星巴克或任何咖啡店時,請試著想一想你是一名女性。有些地方的法律禁止你去咖啡館僅僅因為你是女性,如果你真的想和朋友坐在咖啡館裡,你必須把你的臉和頭髮都遮起來,還需要有一位男性陪伴。記住,上街之前,你必須先遮住你的臉和頭髮。

我知道台灣有很多人支持川普和他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但如果你看看他所做的一切,你必須記住那都是為了美國的利益,沒有其他。如果有一個國家因此而受益,那很好,但不要忘記美國是為自己的利益行事,這永遠不會改變。

當然這和所有將本國公民利益,置於其他國家利益之上的國家沒有不同。但幾十年來,美國一直以星條旗包裝自己,並宣稱自己是民主、真理和被壓迫者權利的捍衛者,無論他們身在何處。

眾所周知的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我派駐在新加坡,當時美國派出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經過新加坡駛向台灣海峽,美國以軍事力量介入,以防止中國對台灣的欺凌行為升級。

儘管美國有《台灣關係法》,但鑑於他們在阿富汗的作為,你不得不懷疑他們是否會再次做同樣的事,那就是洗手走開。美國堅持對台灣的承諾的確適合美國利益,但如果你看到這個島國被用作中美關係的棋子,也不必感到驚訝。

我認為純粹出於國內政治原因,拜登對中國的態度將和川普一樣強硬,甚至可能更加強硬,而且會更圓滑且有其風格和智慧。但歸根結柢,美國自身的政治考慮,是對任何情況的首要考量。

現在美國正在做他們過去對越南所做的事一樣,他們準備在未來幾個月內從阿富汗全面撤軍。與阿富汗、越南或伊拉克不同,台灣對美國具有戰略重要性,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情況,純粹因為她所在的位置,就像美日的戰略利益向南延伸到澳洲一樣。

當然在可預見的未來,台灣肯定會得到美國的支持,一直到美國的國內利益超越這個重要性為止。

留言評論

 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