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在下方
With an empty car and an equally light heart we recently set out for our book launch tour, looking forward to meeting some of our online friends in this somewhat odd virtual world of relationships we all inhabit these days.
Little did I know that six days later I would be struggling in 35 degrees under the hot Kaohsiung sun to pack a mountain of food and other gifts from those kind enough to attend the book signings.
I still wonder about the Taiwanese obsession with food. I guess I come from a country where the food is so crappy I’d not give it as a gift to anyone.
Why did Britain bother to conquer most of the world over a couple of centuries and ship home mountains of rare and exotic spices to stick with a diet like this?
帶著和一輛空車同樣輕快的心情,我們最近展開了新書發表會之旅,希望離開現在所處這個有點奇怪充滿虛擬關係的世界,與一些朋友面對面。
我沒想到的是八天後,我在 35 度的高雄烈日下苦苦掙扎,試著把那些好心來參加新書會的讀者送給我們,像一座小山那麼高的一大堆食物和其他各式各樣的禮物擠進車子裡。
即使住在台灣一陣子了,我依舊無法理解台灣人對食物的痴迷。 可能是因為我來自一個食物如此糟糕的國家,我絕對不會把食物當作禮物送給任何人。
有時我不禁要想,為什麼大英帝國費心在幾個世紀內,征服世界大部分地區,並把稀有的異國香料飄洋過海一船一船運回國,現在卻堅持這樣的飲食:炸魚、薯條、焗扁豆、青豆泥?不過我不得不承認我仍然很喜歡的英國口味是HP醬。(喬伊斯註:裡面成分是許多印度香料)
我早已不再喜歡乏味的英國食物了,我很好奇也想知道台灣各地食物的一些特色。以台南為例,他們明顯沉溺於把他們吃的每樣東西都變甜。
海鮮是我最喜歡的食物,新書會結束後朋友帶我們去了台南一家歷史悠久的海鮮餐廳,一群人圍坐在騎樓下的圓桌,竟然被一位路過的讀者認出來!我夾起一塊三杯魷魚,當然是甜的。我隨口問了一個問題:台南喜歡甜食是否有歷史原因,是因為這裡種了甘蔗嗎? ?
顯然不是。 所以我仍然感到好奇,如果有人知道,也許可以留言啟發我。
全台灣從北到南六場新書發表會,我們得到所有朋友的大力支持,包括來自台南市長和高雄市長的祝福,
盡地主之誼送來鮮花,台南的那盆蘭花和我一樣高,我們根本不可能把它塞帶進車裡帶回家。 我希望它保持原樣,並在未來幾天甚至幾週內,讓接下來參觀的遊客感覺賞心悅目。
同時我也希望,我們可以在下一本書發表時再重複一次這個經驗,與大家見面。
Tinkerty tonk…掰掰。